写作跨界,读作赋能,人类自历史发展以来就没有离开过跨界二字。 1776 年,詹姆斯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,利用煤和木炭浊作为燃料,可以提供不受环境影响的高效动力。时间到了 1814 年,乔治·史蒂芬森将蒸汽机与载具进行了跨界融合,才有了轰动一时的发明,蒸汽机车。
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,最重要的是,每当有这样一种通过赋能带来巨大收益提升的作品出现时,时代就会发生变革。1870 年,齐纳布·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, 1881 年人们把电动机附能在了生产上,于是便拉开了工业时代的序幕。
跨界还有另外一层含义,那就是打破隔阂。在这个万物飞速发展的年代,都在强调人才难求。事实上并非如此,只是缺乏一个合适的机会。学者们平时总会分散在各大研究室里,很少接触媒体的他们,外人也总是认为他们很高冷。
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35 岁以下年度创新 35 人就是一场,属于那些带来技术火种的“普罗米修斯”们的聚会。
10 月 27 日,由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、DeepTech深科技联合主办,梅赛德斯-奔驰特别呈现的“全球科技青年论坛——Meet 35 ”将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。会上设置了“科技大跨界”版块,嘉宾们将一起探讨学科之间碰撞点燃的那些科技火花。
届时,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丛乐将受邀出席。
因为几年前一项生物技术的诞生,人类从未像今天一样如此接近于拥有“造物主”的能力。
这项生物技术就是 CRISPR。
CRISPR 原本是一种源自细菌及古细菌中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,却意外成为了真核细胞体内的基因组编辑工具。短短两三年的时间,CRISPR 已发展成为生物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之一。它不但丰富了我们对于细菌、古细菌生理机制的认知,更重要的是,人类可以利用它对基因进行改造。
作为首届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,丛乐就是将这项技术带到人类基因世界的青年科学家之一。据 Justia Patents 显示,他的研究成果已申请超过 30 项专利,其中和 CRISPR 相关的超过了 20 项。
图丨丛乐博士
丛乐 2005 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,一年后转入生物系,并于 2008 年荣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。2009 年本科毕业之后他来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,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著名华人教授张锋的第一个弟子,从此走上了 CRISPR 的研究之路,他们也是CRISPR技术从基础研究走向技术应用的第一批访客。
2013 年 1 月,张锋作为通讯作者、丛乐作为第一作者在《Science》发表论文,介绍如何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植物、动物与人类细胞,充分表明了CRISPR 技术有潜力修改哺乳动物的基因组,有助于改进人类疾病建模和对新治疗方法的探索。
由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《科学》期刊上的文章“ Multiplex Genome Engineering Using CRISPR / Cas Systems ”首次揭示了 CRISPR-Cas9 系统作用于人类和鼠类细胞基因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,现已经被引用了超过5000次。
图丨张峰教授(来源:EmTech 2017)
而除了 CRISPR 以外,丛乐也在单细胞技术上深有造诣。近日,一家名为 RootPath 的公司浮出水面,创始成员中就包括丛乐。这家公司专注于开发强效的个体化T细胞疗法,有望进一步发展癌症免疫疗法。
基因组编辑技术 CRISPR/Cas9 被《科学》杂志列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,如今,CRISPR 的研究已经遍地开花,涉及的领域包括动物模型、高通量筛选、转基因生物和基因治疗。
具体而言,它可以在以下3个领域产生变革性影响:
1、纠正导致疾病的基因错误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。2017 年夏天,美国科学家们就用 CRISPR 删除了人类胚胎中的一个缺陷基因,2018年,中国科学家也利用 CRISPR 编辑人类胚胎以治疗罕见病。
2、消除导致疾病的微生物,例如HIV病毒。2017 年,美国天普大学华人科学家胡文辉等人利用 CRISPR,有效剔除了一种人源化小鼠多个器官组织中的人类艾滋病病毒,朝着开展人类临床试验的方向迈出一大步。
3、改良现有粮食作物。来自纽约冷泉港实验室的科学家曾经就利用该工具提高番茄产量。
“现在,每个特征都可以像电灯开关那样控制。我们现在可以使用原生 DNA,增强自然提供的东西,我们相信这能帮助打破产量障碍”,该团队表示。
但事实上,和所有新兴技术一样,CRISPR 的诞生也并非一路上都是鲜花和掌声,近些年,关于 CRISPR 脱靶效应的研究也同样为其蒙上了一层阴影,即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脱靶现象,引起基因组非靶向位点的突变,这样会造成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,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。因此,关于 CRISPR 的应用,如何做到精确控制与改造依然是最大的难题之一。
这项既能指向“定制”婴儿这样有争议的话题,又能走向治愈所有疾病可能的技术,究竟在未来还有哪些应用前景,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轨迹,基因编辑的江湖又会有怎样的“血雨腥风”,在 10 月 27 日的全球科技青年论坛上,“ CRISPR 老将”丛乐将和我们分享他的最新见解。
全球科技青年论坛早鸟票通道现已开启,更多精彩内容及重磅嘉宾敬请期待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